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由宋祖平設計之日式
住宅。2001年12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盧宅創建者-盧纘祥
盧纘祥字史雲,號夢蘭,明治36年(1903)10月生於臺北縣烏山,祖父盧海
(員山堡大湖庄小粗坑人氏),祖籍福建省龍溪縣,六歲時隨父盧春發遷居
宜蘭三星,後遷至頭城武營。明治42年(1909)11月,東家盧家請求盧父將
纘祥過繼為螟蛉孫,並延請宿儒鄭騰輝為之正名。祖母陳阿定特設就正軒書
院,廷聘吳祥煇、葉文樞、萬惠生等人,教授其漢學詩文達四年之久,也奠
定了盧纘祥深厚的漢學基礎。
大正6年(1917)盧纘祥於頭圍公學校畢業,由於專研漢學,為宜蘭地區著名
漢詩詩人,因此文采頗負盛名。大正9年(1920),盧氏年18歲時,即經營榮
興商行。1921年出任頭圍信用組合理事。昭和2年(1927)當選頭圍信用購買
組合理事兼組合長,任內積極整頓社務,使該社面目一新。之後忙於組合事務
,對於公共事業、社會慈善事業都盡力參與,且經常捐助私人財產,極獲庄民
信任。
盧纘祥也積極經營各項商務,大有表現,如1931年經營建豐商行米穀商,兼營
農業倉庫、1933年兼營肥料購買事業及冠婚葬祭用具利用事業、1935年臺灣石
株式會社董事、1936年臺灣石粉株式會社社長,農倉部主任、1938年蘇澳糖業
株式會社社長、1938年玉豐商事株式會社社長,蘭陽產業株式會社社長等。其
他如東光商行監查,都有盧纘祥的參與。
盧纘祥除了商業事務的經營外,同時亦積極參與地方政治,先後於1928年起,
連續出任庄協議會員,(註2)並於1932年擔任協議會副議長,1935地方制度
改制時,盧纘祥成為民選庄協議員,後於1939年進一步被選為臺北州議員,至
臺灣光復止共八屆,期間於1941年還曾擔任皇民奉公會州支部委員。
臺灣光復以後,盧纘祥除了積極投入地方議會與公職事務,同時也是宜蘭縣設
縣的重要倡議者之一,對宜蘭之貢獻,非僅頭城一地而已。1945年,盧纘祥奉
派出任臺灣光復以後的首任頭圍鄉鄉長(時屬臺北縣轄),不僅回復興辦「頭
城搶孤」,倡辦頭城中學並兼任校長,教育地方青年。後當選臺北縣參議會第
一屆副議長,1947年2月24日更代理臺北縣議長一職。民國40年(1951)宜蘭
獨立設縣,再出任宜蘭縣首任民選縣長。
歷史背景
盧宅於1928年興建完成,盧纘祥親邀當時任職「總督府營繕科技手」的宋祖平
設計興建。盧宅初建至今近90年,並仍作為盧家後代的私宅使用,近年在盧潮
衡及其家人的日常照料與維護下,整體建物的保存狀況相當良好。為宜蘭縣當
時最華麗的宅第。
依屋主說明,頭城盧宅的興建緣由乃當時陳阿定為協助「盧纘祥」的事業發展
,能有一個好的辦公、待客與生活場域,故出資興建本宅,陳阿定決定興建以
後,盧家上下便開始透過親友及政商人士之介紹四處尋找合適的建築設計人選
,在幾次的引薦與面談後,才進而認識了當時在總督府服務的宋祖平,並與其
成為好友。盧纘祥與宋祖平年紀相仿,且皆為事業小成的理想青年,故對於建
築配置、外觀、內裝、設備、構造及選材等議題上,均有獨到的要求與見解,
因此才造就本建物的特殊風格。
建築特色
盧宅在建築的形式與作法上,混合了日治時期日人所流行之洋式建築風格與臺
灣原有之傳統建築樣式,故整體建物在構法、外貌、裝飾語彙及材料的選用上
均十分多元,如此豐富的建築表現形式在臺灣東部地區實屬罕見,更是本建物
的主要特色之一。整體而言建築華麗,因此宜蘭當地有「有盧家富,無盧家厝
,有盧家厝,無盧家富」的俗諺
盧宅基地外側建有高約1.8公尺之圍牆作為阻隔,其牆體形式簡約大器,分作
牆基、牆身與斜頂三段,在段與段間作有水平線腳收邊,並以洗石子作為面飾
。在其東另有具鏤空釉磚並與圍牆同高之獨立柱。此對矮柱間距約2公尺左右,
且與正身玄關入口直接正對,依盧家子孫說明,這對矮柱及短牆的設置為仿效
傳統建築中「照壁」之功能與意象,為設計者參考風水地氣後所設,頗符傳統
漢人壁堵之格局要求。從1933年的照片可知,過去的圍牆型式與現在稍有不同
,過去圍牆上段採用了視覺穿透性較高之金屬格柵,現存之門柱及牆基應仍為
初建時之原件。
另外,位在基地北面圍牆上的拱頂便門,其磚造門框雖採用了牛腿、弧頂、蛇
腹線腳等西式建築語彙,但門扇作法及固定方式卻仍沿用傳統建築常見之形式
,如連楹、獸首門鈸、門環、插關等中式構件十分有趣。
盧宅基地西北高東南低,其前院與中庭之地坪高程約有1米左右之落差,因此
正身的前半部在8公分厚的犬走上方,另砌有75公分高之臺基。臺基外週是以
鑿面石板砌築而成,上方還疊加約7公分厚之石板作為收頭。據屋主表示,臺
基內部乃是以黑色黏土逐層夯實而成,非使用一般土壤或回填土。然臺基及
其建築本體的石材用量及規模極大,為附近地區少見,這些石板均為過去盧
家船隊往來兩岸貿易時,從大陸所載回之壓艙石。
此外,正身外牆正中位置,皆安置與牆面寬度等比例且與傳統建築外壁常見之
「櫃檯腳」作為裝飾,使整體建物具有西式外貌外,亦兼具中式的細節與韻味
然正身背側部分,因其地面高程與中庭相同,故建物邊緣以水溝及犬走收頭後
,即為向上升起約10公分高之簷廊地坪,並無外露臺基之設置,但其簷廊外緣
、廊柱基座與犬走本身均使用了與正面相同之壓艙石材作為主要材料。值得注
意的是在正身後側簷廊的部份廊柱下方,亦出現了與正面臺基相同之裝飾手法
,以石刻櫃臺腳作為柱礎。
設計師:宋祖平宋祖平為新竹廳人,生於明治35年(1902)12月,為新竹廳竹北一
堡十二藔庄(土名十藔)十三番地人,1907年4月進入「月眉公學校」就讀,1915
年3月畢業,同年4月再於「樹杞林公學校」補習,1915年考進台北工業學校(今
台北工專)建築系。1917年8月進入「民政學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木工科木工分
科就讀,大正9年(1920)6月以第二名畢業。
宋祖平畢業後,同年8月受聘於「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其起薪為每日1
圓40錢。大正13年(1924)12月,宋祖平轉調「總督官房會計課營繕係(組)勤務」
,當時每日薪俸為2圓5錢,1929年5月轉任總督官房營繕課、月俸73圓。
昭和11年(1936),宋祖平為處理家中私人事務,向總督中川健藏提出辭呈,欲
辭去技手職位,同年8月獲准,並由營繕課長井手薰發佈正式辭令,8月4日於
《府報》刊登公告。「臺灣總督府普通試驗委員」亦於同時,頒發第1516號
「營繕工事設計及監督-臺灣總督府技手」的資格認可給宋祖平,作為履歷及
技手資格之證明。
宋祖平的作品主要遍佈於臺灣北部地區,如新竹、臺北與宜蘭等地,透過盧
纘祥介紹其在頭圍地區除盧宅外,尚有由頭圍信用購買販賣組合及其他信用
組合委託設計之農倉設施等建築作品。
民國80年歿,享年90歲,盧纘祥故宅及頭圍信用組合事務所及頭圍農倉皆為
宋祖平之作。盧宅完成於1928年,是當時宜蘭最華麗的富門宅第,盧纘祥與
宋祖平也僅以26歲,主持此一建築作品。
小編歲歲唸:
小時候小編還滿常進去這裡玩了,那時只覺得…哇…這是有錢人的家。不過裡面
長怎樣現在印像很模糊了。嗯…是該出動美色說服屋主讓小編再進去玩玩了。
盧宅目前已易手他人,目前所有權人已非盧家所有。
參考資料來源:蘭陽博物館108期
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99&k=770
沒有留言: 這篇文章的連結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
BlogThis!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Facebook
頭城第一
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忠魂魄埤
武營-忠魂碑
忠魂碑位於武營社區公園內,立於日治時期。因武營社區位 居蘭陽門戶,更因
山勢天險,於日治初期戰況激烈,死傷不在少 數,因此乃由頭圍庄長筱田之森
推動建碑事宜,由頭圍庄書記原 田芳之調查,其戰死者有日本兵 138 人、台籍
12 人。 建碑位置設於頭圍庄武營社區公園西邊,碑材為大里簡溪所 採之溪石
,碑文由前台灣軍司令官大將 伯爵寺內壽一揮毫,由川正吉氏雕刻而 成,今僅
存石碑而不見碑體基座原貌。 忠魂碑雖為日治時代產物,保存它 絕不只是為了
紀念日本人,而是忠實記 錄庄頭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所承載的歷史 悲劇,並藉由
歷史烙印,讓民眾探究社 區歷史時,有所脈絡可循。 資料來源:宜蘭縣社區日曆
台灣日日新報登載頭城忠魂碑的立碑緣由。(1936[昭和11]年3月26日出刊)
歷史背景
公元1895年6月21日,對宜蘭人來說,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日子----日軍從蘇澳
登陸,佔領宜蘭地區;從此宜蘭人與日本人之間,展開了長達120年恩怨情仇的
歷史。
當年在台灣北部的抗日領袖,如林維新、簡大獅、林大北、林火旺、徐祿等人
,皆為宜蘭人。這年的12月底,日本人口中所謂的「匪徒」蜂擁而起,合謀圍攻
台北城、宜蘭城等地,北台灣為之震動。至次年(1896)1月12日日本援軍自蘇
澳登陸解圍,一路屠殺宜蘭人民1仟5佰餘人,焚燬民房1萬餘戶,如宜蘭市南邊
的林彪城,即遭逢「屠城式的燒毀」。
與武力抗日運動相媲美的,還有宜蘭人的非武力抗日運動,先有開蘭進士楊士芳
等仕紳倡建「碧霞宮」,寓意「碧血丹心望曉霞」,供奉「還我河山」的岳飛為
主神;後有蔣渭水等人組成日本時代台灣唯一的反對黨「民眾黨」,甚至連陳嵐
峰去黃埔軍校擔任教官、參加抗戰,或如楊阿香、林兩全等人在海南島陣前起義
抗日。以上皆為宜蘭人。
但是,日本殖民政府在宜蘭的建設,如水電、郵電、醫療、產業、交通等等,卻
為宜蘭縣打下現代化的基礎。而個別的日籍首長,如西鄉菊次郎興建宜蘭河堤防
,讓宜蘭街道免於水患之苦,居民特立「西鄉廳憲德政碑」,感念至今。而受過
日式教育的宜蘭人,往往對日本深具好感,甚至在二次大戰期間,甘願為日本天
皇赴死。以上資料來源:雪墜觀點NO.143
另本碑最大的特色是提字人為 寺內壽一 (1879年-1946年6月12日),第18任
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長子,日本軍人,政治家,伯爵。二戰後病死於獄中。
1941年11月6日,寺內壽一任南方軍總司令,開始執行由山本五十六策劃的太平
洋戰爭計劃,山下奉文即是其屬下。他與山本五十六的海軍聯合艦隊相配合,
發動了震動世界的太平洋戰爭,從越南西貢直搗新加坡。日軍占領整個東南亞之
後,把南方軍總部設在新加坡。寺內壽一升為元帥,於1944年5月把總部轉移到
菲律賓,由於受到同盟國反攻的威脅,再把總部轉移到越南的西貢。1945年4月
10日,寺內壽一在接到緬甸被同盟國軍隊收復的消息後患中風,無法在1945年9
月12日來向聯軍最高統帥路易斯·蒙巴頓勳爵投降,令板垣征四郎代表他出席簽
署投降書。1945年11月30日在西貢親自向蒙巴登勳爵投降,關押於馬來亞半島
的柔佛州。1946年6月12日因腦溢血死於柔佛州令金當時的戰犯關押處 英國人的
喜京斯別墅,死時67歲。
根據一份1936年9月的日軍參謀本部的命令中顯示,當時裕仁發布的「軍令陸乙
第41號」令提到「朕命令制定並實行陸軍軍醫學校職員兼職為關東軍防疫部
(即731部隊)職員之事的方案」,日軍參謀總長載仁親王即以此向陸軍大臣寺
內壽一,下達執行命令。寺內壽一由此開始組建731部隊.占領了中國華北大片
領土後,寺內壽一企圖組建華北「新政權」,但不是地方性政權的,而是取代南
京國民政府的中央政權。但是日軍大本營考慮到國民政府的親日派,所以對誘降
國民政府還抱有一線希望,並不急於馬上與蔣中正決裂。寺內壽一一面強硬地遊
說日軍大本營,一面著手王克敏政權的籌備工作。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731部隊是什麼??? 就是聞名世界、轟動武林的 舊日本帝國陸軍於日本以外領土從
事生物戰、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所有秘密軍事醫療部隊,也代指大日本
帝國陸軍在占領滿洲期間所做的生物戰和人體試驗研究。
眼睛不睜大一點,很難發現忠魂碑就座落在路旁
忠魂碑位於武營社區公園內,立於日治時期。因武營社區位 居蘭陽門戶,更因
山勢天險,於日治初期戰況激烈,死傷不在少 數,因此乃由頭圍庄長筱田之森
推動建碑事宜,由頭圍庄書記原 田芳之調查,其戰死者有日本兵 138 人、台籍
12 人。 建碑位置設於頭圍庄武營社區公園西邊,碑材為大里簡溪所 採之溪石
,碑文由前台灣軍司令官大將 伯爵寺內壽一揮毫,由川正吉氏雕刻而 成,今僅
存石碑而不見碑體基座原貌。 忠魂碑雖為日治時代產物,保存它 絕不只是為了
紀念日本人,而是忠實記 錄庄頭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所承載的歷史 悲劇,並藉由
歷史烙印,讓民眾探究社 區歷史時,有所脈絡可循。 資料來源:宜蘭縣社區日曆
台灣日日新報登載頭城忠魂碑的立碑緣由。(1936[昭和11]年3月26日出刊)
公元1895年6月21日,對宜蘭人來說,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日子----日軍從蘇澳
登陸,佔領宜蘭地區;從此宜蘭人與日本人之間,展開了長達120年恩怨情仇的
歷史。
當年在台灣北部的抗日領袖,如林維新、簡大獅、林大北、林火旺、徐祿等人
,皆為宜蘭人。這年的12月底,日本人口中所謂的「匪徒」蜂擁而起,合謀圍攻
台北城、宜蘭城等地,北台灣為之震動。至次年(1896)1月12日日本援軍自蘇
澳登陸解圍,一路屠殺宜蘭人民1仟5佰餘人,焚燬民房1萬餘戶,如宜蘭市南邊
的林彪城,即遭逢「屠城式的燒毀」。
等仕紳倡建「碧霞宮」,寓意「碧血丹心望曉霞」,供奉「還我河山」的岳飛為
主神;後有蔣渭水等人組成日本時代台灣唯一的反對黨「民眾黨」,甚至連陳嵐
峰去黃埔軍校擔任教官、參加抗戰,或如楊阿香、林兩全等人在海南島陣前起義
抗日。以上皆為宜蘭人。
但是,日本殖民政府在宜蘭的建設,如水電、郵電、醫療、產業、交通等等,卻
為宜蘭縣打下現代化的基礎。而個別的日籍首長,如西鄉菊次郎興建宜蘭河堤防
,讓宜蘭街道免於水患之苦,居民特立「西鄉廳憲德政碑」,感念至今。而受過
日式教育的宜蘭人,往往對日本深具好感,甚至在二次大戰期間,甘願為日本天
皇赴死。以上資料來源:雪墜觀點NO.143
另本碑最大的特色是提字人為 寺內壽一 (1879年-1946年6月12日),第18任
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長子,日本軍人,政治家,伯爵。二戰後病死於獄中。
1941年11月6日,寺內壽一任南方軍總司令,開始執行由山本五十六策劃的太平
洋戰爭計劃,山下奉文即是其屬下。他與山本五十六的海軍聯合艦隊相配合,
發動了震動世界的太平洋戰爭,從越南西貢直搗新加坡。日軍占領整個東南亞之
後,把南方軍總部設在新加坡。寺內壽一升為元帥,於1944年5月把總部轉移到
菲律賓,由於受到同盟國反攻的威脅,再把總部轉移到越南的西貢。1945年4月
10日,寺內壽一在接到緬甸被同盟國軍隊收復的消息後患中風,無法在1945年9
月12日來向聯軍最高統帥路易斯·蒙巴頓勳爵投降,令板垣征四郎代表他出席簽
署投降書。1945年11月30日在西貢親自向蒙巴登勳爵投降,關押於馬來亞半島
的柔佛州。1946年6月12日因腦溢血死於柔佛州令金當時的戰犯關押處 英國人的
喜京斯別墅,死時67歲。
根據一份1936年9月的日軍參謀本部的命令中顯示,當時裕仁發布的「軍令陸乙
第41號」令提到「朕命令制定並實行陸軍軍醫學校職員兼職為關東軍防疫部
(即731部隊)職員之事的方案」,日軍參謀總長載仁親王即以此向陸軍大臣寺
內壽一,下達執行命令。寺內壽一由此開始組建731部隊.占領了中國華北大片
領土後,寺內壽一企圖組建華北「新政權」,但不是地方性政權的,而是取代南
京國民政府的中央政權。但是日軍大本營考慮到國民政府的親日派,所以對誘降
國民政府還抱有一線希望,並不急於馬上與蔣中正決裂。寺內壽一一面強硬地遊
說日軍大本營,一面著手王克敏政權的籌備工作。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731部隊是什麼??? 就是聞名世界、轟動武林的 舊日本帝國陸軍於日本以外領土從
事生物戰、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所有秘密軍事醫療部隊,也代指大日本
帝國陸軍在占領滿洲期間所做的生物戰和人體試驗研究。
眼睛不睜大一點,很難發現忠魂碑就座落在路旁
武營-忠魂碑
武營-忠魂碑
忠魂碑位於武營社區公園內,立於日治時期。因武營社區位 居蘭陽門戶,更因
山勢天險,於日治初期戰況激烈,死傷不在少 數,因此乃由頭圍庄長筱田之森
推動建碑事宜,由頭圍庄書記原 田芳之調查,其戰死者有日本兵 138 人、台籍
12 人。 建碑位置設於頭圍庄武營社區公園西邊,碑材為大里簡溪所 採之溪石
,碑文由前台灣軍司令官大將 伯爵寺內壽一揮毫,由川正吉氏雕刻而 成,今僅
存石碑而不見碑體基座原貌。 忠魂碑雖為日治時代產物,保存它 絕不只是為了
紀念日本人,而是忠實記 錄庄頭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所承載的歷史 悲劇,並藉由
歷史烙印,讓民眾探究社 區歷史時,有所脈絡可循。 資料來源:宜蘭縣社區日曆
台灣日日新報登載頭城忠魂碑的立碑緣由。(1936[昭和11]年3月26日出刊)
公元1895年6月21日,對宜蘭人來說,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日子----日軍從蘇澳
登陸,佔領宜蘭地區;從此宜蘭人與日本人之間,展開了長達120年恩怨情仇的
歷史。
當年在台灣北部的抗日領袖,如林維新、簡大獅、林大北、林火旺、徐祿等人
,皆為宜蘭人。這年的12月底,日本人口中所謂的「匪徒」蜂擁而起,合謀圍攻
台北城、宜蘭城等地,北台灣為之震動。至次年(1896)1月12日日本援軍自蘇
澳登陸解圍,一路屠殺宜蘭人民1仟5佰餘人,焚燬民房1萬餘戶,如宜蘭市南邊
的林彪城,即遭逢「屠城式的燒毀」。
等仕紳倡建「碧霞宮」,寓意「碧血丹心望曉霞」,供奉「還我河山」的岳飛為
主神;後有蔣渭水等人組成日本時代台灣唯一的反對黨「民眾黨」,甚至連陳嵐
峰去黃埔軍校擔任教官、參加抗戰,或如楊阿香、林兩全等人在海南島陣前起義
抗日。以上皆為宜蘭人。
但是,日本殖民政府在宜蘭的建設,如水電、郵電、醫療、產業、交通等等,卻
為宜蘭縣打下現代化的基礎。而個別的日籍首長,如西鄉菊次郎興建宜蘭河堤防
,讓宜蘭街道免於水患之苦,居民特立「西鄉廳憲德政碑」,感念至今。而受過
日式教育的宜蘭人,往往對日本深具好感,甚至在二次大戰期間,甘願為日本天
皇赴死。以上資料來源:雪墜觀點NO.143
另本碑最大的特色是提字人為 寺內壽一 (1879年-1946年6月12日),第18任
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長子,日本軍人,政治家,伯爵。二戰後病死於獄中。
1941年11月6日,寺內壽一任南方軍總司令,開始執行由山本五十六策劃的太平
洋戰爭計劃,山下奉文即是其屬下。他與山本五十六的海軍聯合艦隊相配合,
發動了震動世界的太平洋戰爭,從越南西貢直搗新加坡。日軍占領整個東南亞之
後,把南方軍總部設在新加坡。寺內壽一升為元帥,於1944年5月把總部轉移到
菲律賓,由於受到同盟國反攻的威脅,再把總部轉移到越南的西貢。1945年4月
10日,寺內壽一在接到緬甸被同盟國軍隊收復的消息後患中風,無法在1945年9
月12日來向聯軍最高統帥路易斯·蒙巴頓勳爵投降,令板垣征四郎代表他出席簽
署投降書。1945年11月30日在西貢親自向蒙巴登勳爵投降,關押於馬來亞半島
的柔佛州。1946年6月12日因腦溢血死於柔佛州令金當時的戰犯關押處 英國人的
喜京斯別墅,死時67歲。
根據一份1936年9月的日軍參謀本部的命令中顯示,當時裕仁發布的「軍令陸乙
第41號」令提到「朕命令制定並實行陸軍軍醫學校職員兼職為關東軍防疫部
(即731部隊)職員之事的方案」,日軍參謀總長載仁親王即以此向陸軍大臣寺
內壽一,下達執行命令。寺內壽一由此開始組建731部隊.占領了中國華北大片
領土後,寺內壽一企圖組建華北「新政權」,但不是地方性政權的,而是取代南
京國民政府的中央政權。但是日軍大本營考慮到國民政府的親日派,所以對誘降
國民政府還抱有一線希望,並不急於馬上與蔣中正決裂。寺內壽一一面強硬地遊
說日軍大本營,一面著手王克敏政權的籌備工作。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731部隊是什麼??? 就是聞名世界、轟動武林的 舊日本帝國陸軍於日本以外領土從
事生物戰、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所有秘密軍事醫療部隊,也代指大日本
帝國陸軍在占領滿洲期間所做的生物戰和人體試驗研究。
眼睛不睜大一點,很難發現忠魂碑就座落在路旁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團創立於1999年,是一家提供電子商務線上交易平台的公司,服務範圍包括B2B貿易、網上零售、購物搜尋引擎、第三方支付和雲計算服務。集團的子公司包括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天貓、一淘網、阿里雲計算、支付寶、螞蟻金服等。
訂閱:
文章 (Atom)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由宋祖平設計之日式 住宅。2001年12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盧宅創建者-盧纘祥 盧纘祥字史雲,號夢蘭,明治36年(1903)10月生於臺北縣烏山,祖父盧海 (員山堡大湖庄小粗坑人氏),...

-
萬里玉敕文武廟,供奉主神為關聖帝君,自創堂迄今已有 23 年歷史。於民國 77 年堂主簡火土先生在基隆市正濱漁港勝利巷內創設普化警善堂,開始扶鸞濟世,為信眾解迷津,關聖帝君神威顯赫,靈驗無比,信眾日增。幾年後,每逢法會或關聖帝君聖誕千秋日,路途為之一塞,原有廟堂無法容納眾多...
-
武營-忠魂碑 忠魂碑位於武營社區公園內,立於日治時期。因武營社區位 居蘭陽門戶,更因 山勢天險,於日治初期戰況激烈,死傷不在少 數,因此乃由頭圍庄長筱田之森 推動建碑事宜,由頭圍庄書記原 田芳之調查,其戰死者有日本兵 138 人、台籍 12 人。 建碑位置設...
-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由宋祖平設計之日式 住宅。2001年12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盧宅創建者-盧纘祥 盧纘祥字史雲,號夢蘭,明治36年(1903)10月生於臺北縣烏山,祖父盧海 (員山堡大湖庄小粗坑人氏),...